货币机制(货币机制是什么)
人民币中间价大跌191点创近三周最大降幅
周一(7月25日),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公布的人民币中间价大幅下调191点,报6.6860,创近三周最大跌幅。在岸人民币开盘下跌43点,现交投于6.6838。亚市盘中,离岸人民币震荡走低,盘中下跌77点,现交投于6.6906。两岸人民币价差68点。
”
判断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因为影响汇率的因素非常之多。
若从目前全球市场的大环境来分析,由于美元持续的强势,人民币目前面临的外部压力不小。今年全球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风险事件更为密集,英国脱欧公投事件引发的汇市震动刚刚平息,土耳其军队政变事件就再次引发市场避险情绪的爆发。
不少业内人士认为,今年国际政治环境将持续动荡,而在这种环境下,美元走势将受到强有力支撑。虽然美元指数(97.4130, 0.0282,0.03%)上升至100以上仍属于小概率事件,但是持续高位是大概率事件。观察5月以来人民币几次比较大的波动行情就可看出,人民币中间价的走弱基本上都是受到了美元走强的冲击。
人民币贬值预期难言彻底消除,不过,人民币再现去年年底、今年年初那种近似恐慌式的贬值行情也并不容易。今年5月以来,人民币中间价在几个交易日的下跌幅度均超过200甚至300个基点,但是,由于官方明确了人民币“参考一篮子货币”+“参考收盘价”的双参考中间价定价原则,大多数时间也都按照这一原则予以执行,因此,中间价的下跌多数都是在机构人士的预期之内的,恐慌情绪自然难以形成。
01专家观点
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此前就表示,6月下旬以来,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,全球避险情绪上涨。为稳定市场预期,减轻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对我国外汇市场的短暂冲击,人民银行向市场提供了少量外汇流动性,由此引起央行外汇占款相应减少。
不过,他也表示,“但总体上,人民币汇率仍然按照以市场供求为基础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机制有序运行。”实际上,货币当局并不讳言“注入流动性”,实际就是向市场释放了强烈的稳定信号。
因此,在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美元强势的背景下,人民币汇率在今年仍会维持相对弱势,但是无序的、恐慌式的贬值则很难出现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表示,“未来,中国将继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,不断提高政策规则性和透明度,加强与市场沟通。”货币当局的调控底线我们不必妄加猜测,但是透明的定价机制和不断的沟通会最大程度降低无序贬值可能性。
02未来人民币走向
官方曾多次公开发声称,人民币不存在贬值基础
现在说人民币要贬值的逻辑无非这么几个,货币超发严重、经济下滑、资产泡沫,所以导致大量的热钱要离开中国,不断减少的外汇储备足以说明一切,而我们的汇率,也的确在贬值!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,从2014年的6.04,已经贬值到了6.68,贬值了足足10%。所以,人民币贬值的基础存不存在,这种讨论已经毫无意义,就好比说一个确诊了的病人,问他患病的概率到底有多大一样,正在发生的事情,还要去讨论概率吗?
也许有人说,有意义啊,可以判断人民币未来的走势!之前的都不管了,就现在往后,人民币怎么走?其实很简单,看一下几个问题是否都改善了:
货币超发依旧,这个就不说了。看看M2和M1,估计再过几年M2货币供应量就能破200万亿,是GDP的三倍,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这么印过钱。美国喊了半天量化宽松,竟然还没我们的生产效率高。房价也在今年初继续猛涨,经济指标恐怕今年也不如去年。所以左看右看上看下看,也看不出人民币坚挺的基础在哪。
现阶段很明显是以小幅度有节奏的汇率贬值来保房价,为债务问题赢得足够的时间,现在贸易还是顺差,还能行政管控,限制你的对外换汇,所以这么干的风险要小得多,直到有一天,外汇储备扛不住了再说!
今年以来,我们主动多次下调了人民币中间价,换句话说已经默认了这种缓慢的贬值节奏,慢慢地温水煮青蛙,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,必要时出来喊几声没有贬值基础,然后再偷偷地往前挪步,这么贬值就像高压锅一样,缓慢地释放压力,不容易爆炸,也稍微有利出口。先把气放完了再说。
本人热爱金融行业,平常喜欢自己写写文章,欢迎各位加我微信交流学习 微信号:poss1688 请备注搜狐
评论